孩子生病時,家長最想知道“到底該咋辦”,而最懂家長心聲的,莫過于兒科醫(yī)生。這不,我院一名90后兒科醫(yī)生,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兒童健康知識,搞起了科普漫畫,收獲不少家長的好評。如果您家有寶寶,不妨來學學這些小兒外科急救干貨哦!
為讓家長看得懂 他將醫(yī)學知識制作成漫畫

王輝今年30歲,就職于我院小兒外科。作為一名外科醫(yī)生,他雖然每天跟手術刀打交道,但耍起筆桿子來也很有一套,“我上學時就喜歡語文,尤其喜歡寫作。”
“我平時經常遇到一些家長對小兒外科疾病不了解,導致孩子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情況,覺得非常可惜。在病房里,我也經�?吹郊议L因不了解孩子的病而焦慮。”王輝說,工作中的所見所聞, 激發(fā)了他的科普創(chuàng)作欲望。他申請了“兒外醫(yī)學”的微信公眾號,筆名叫“灰灰醫(yī)生”,已經陸續(xù)寫了近百篇小兒外科健康科普文章。后來,他想到利用漫畫這種輕松的形式,吸引更多家長關注小兒外科常識。
“雖然我不會畫漫畫,但我從網(wǎng)上得知有專門的漫畫制作軟件,可以自己選定人物、場景等素材,配上文字就能生成單篇或連載漫畫了�!蓖踺x說,醫(yī)學知識大多晦澀難懂,但制作成漫畫后,可讀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,通俗易懂又生動,受到不少家長的好評。
這名90后兒科醫(yī)生 已經鉆研科普好幾年
截至目前,90后兒科醫(yī)生王輝已經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數(shù)期漫畫科普文章,主要針對小兒疝氣、外傷、嘔吐等,而每一篇的創(chuàng)作靈感都來自他接診的真實病例。
前些天,王輝救治了一個先天性幽門狹窄的患兒,病情比較嚴重,好在救治很順利。當晚,他就將救治過程制作成漫畫,推送在微信公眾號上,“希望更多家長通過這個漫畫故事了解這種病,一旦遇上不會那么慌�!�
雖然王輝還是漫畫制作的新手,但在做科普這條路上,他已經走了3年多,從最初的微信公眾號,到后來的抖音、今日頭條、知乎等平臺上,都有他的科普足跡。下一步,他計劃將小視頻和科普漫畫相結合,“希望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,讓更多家長了解和掌握更多小兒外科健康知識�!�
快來看,這些藏在漫畫里的小兒外科急救干貨
●疝 氣
寶寶異�?摁[,應先摸一摸寶寶的大腿根,看有沒有腫起的疙瘩,如果有,很可能是疝氣嵌頓,要盡快去醫(yī)院就診。
●嘔 吐
新生兒出生后,如果頻繁嘔吐,每天四五次或更多,就不正常了,尤其是出生后2周到3周,若頻繁嘔吐且呈噴射性,嘔吐物為未消化的奶液,就要警惕先天性幽門狹窄。
●外 傷
受傷后不要驚慌,初步處理要正確。用干凈紗布、毛巾或衣服,按壓傷口正上方。如果是小傷口,消毒后用創(chuàng)口貼包扎了再就醫(yī)。記住,不要往傷口上撒藥粉!
●燙 傷
第一步,立即脫離熱源,脫去被熱液浸透的衣服(如果燙傷嚴重,衣服與傷處有黏連,可先用冷水沖洗,再嘗試除去衣物);第二步,立即用清潔冷水沖洗降溫;第三步,用干凈紗布等包好傷處;第四步,盡快就近到綜合醫(yī)院燒傷科接受進一步處理,途中可用冰塊敷傷處。
(轉自《洛陽晚報》記者 曾宇凌 通訊員 劉冰)